大学生求职和用人单位招人不适配,症结在哪里?
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如果不是用社会所需要的,就会出现人才供需的“脱节”。
“人才供需两端的适配,我认为是当前教育所面临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胡卫在6月18日举行的第十七届上海民进教育论坛上,做题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产业良性循环》的主旨演讲时,表达了上述观点。
当今世界,以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需求端已经成为快速变化的动态链,这个变化相当之快,呈现了‘垂直演化’的态势,对人才的需要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变化。”胡卫指出,有鉴于此,就需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产业链良性循环,不断完善人才的供给“适配机制”,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使得教育所培养输送的人才在数量、质量、结构上能够与市场需求动态对接和动态平衡综合系统。”
如何能实现人才供需的适配?
胡卫建议,要灵活调整课程与学科专业设置。“现在很多人在谈课程的时候,把课程概念窄化,特别在基础教育领域,往往把课程窄化为教材,认为教材就是课程。我们要提出一个既综合、又灵活、满足学生选择需要、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体系。”胡卫认为,跨学科课程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当前新技术和产业转型浪潮奔涌而出,人类面临复杂问题将越来越多,应对这些复杂问题,需要跨学科的专业知识整合。现在很多产业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交叉型人才,所以培养学科交叉,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尤为重要。”
胡卫还特别指出,学校教育应重视学生非认知能力的培养。他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单单是看他的创新成果,更要看他是不是具有可贵的品质,更丰富的感情,更坚强的意志,更开阔的视野,更突出的能力,更远大的抱负。“未来我们的学校,如果要说存在还有价值,我认为不在于提高人的认知能力水平,而在于提升人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人能够在未来社会当中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很重要的品质。”
转载须知:为了各类职场、就业、考公和考证资讯的普及与分享,职业动力欢迎您转载,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