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要跳出“对口思维”,别让“我不会”成为阻碍
近日,一条主题为“很多岗位都可以先混进去再学”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其称“绝大多数岗位都没什么技术含量,可以先混进去再学,根本不需要满足条件了再去应聘”。截至2月29日13时,话题#很多岗位都可以混进去再学#最高登上微博热搜榜第四名,阅读量累计达1.4亿。
正值毕业生找工作,这一热搜似乎狠狠抚平了大学生找工作的焦虑。不少网友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还有网友表示,自己从事的岗位与所学的专业可谓是不沾边。也有网友对此观点表示不认同,“主要看门槛吧,很多技术岗就没那么容易”。
在我看来,当下面对竞争激烈、变化快速的就业环境,人们选择先获得职位再逐步积累经验和技能,是一种灵活的就业思维。但我们都不能忽视一点,无论是门外汉还是内行人,要想在岗位上做得“风生水起”,就不能停止学习。
“混”岗位不能盲目。求职者要选择与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体系相差较小的,这样本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就可以作为足够硬的敲门砖。其次,可以考虑自身有何特长,自己能否开通一个新的赛道,若法学专业学生写得一手好文章,大可以寻找编辑写作的岗位,撰写与法律相关的文章等等。最后,要看依靠自身的学习能力,能否能让自己在这一岗位上“混”得好。罗翔老师曾说过,“再厉害的人也常常是边干边学”。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专业的划分越来越细化,就如我们常说的“隔行如隔山”,部分专业知识之间的鸿沟是难以跨越的,因此对于专业基础知识要求高、有技术门槛和要求的岗位是不能靠“混”的。就像是治病救人的医生与教书育人的老师之间不能划等号,教数学的老师也不能代替教体育的老师。
归根结底,学习是万金油。专业不对口,我们要通过学习让自己具备入职的资质,例如考取各种资格证书,让自己具有岗位专业知识储备。又如,准备对口实习或商赛经历,以获得对行业与岗位更深刻直接的认识,并积累实用的工作经验。当然,专业对口,也会面临着技术的发展,时代的演变,本就要不断学习,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就是偏向理论且较为滞后的,我们仍需要通过实践与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实力。
常言道,“是金子总会发光”。许多岗位可以说是一个平台,能够“混”进去说明自身的能力强,只要有心学习就不必过于担心沉没。求职者得学会跳出“对口思维”,别让“我不会”成为阻碍,要用“我可以学”的积极心态拥抱未来。
转载须知:为了各类职场、就业、考公和考证资讯的普及与分享,职业动力欢迎您转载,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