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还有哪些地方需再完善?中欧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高峰论坛近日举行,专家、企业家现场“论道”
近日,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高峰论坛暨中欧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研究院成立仪式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校区举办,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企业家等出席活动。
活动上,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胡晓义分享了一组数据,从2012年到2021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7.88亿人增长到10.29亿人,制度覆盖面大幅扩展,可及性增强。此外,胡晓义提到,这十年来养老保险的制度政策体系已基本完备,但还有一些政策如伤残职工的退职待遇需要进一步完善。
此外,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领导者进行了主旨演讲和圆桌讨论,对社会保障可持续问题、养老金金融发展、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等相关议题发表观点,并展开深度探讨。
增加社会养老财富储备
会上,胡晓义发表了题为“当前中国的养老金改革”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当前中国的养老金改革和金融市场有几个交集点。一是城乡居保个人账户委托投资,要扩大委投规模,“至少应达到结存总额的80%,严防把个人账户资金‘掏空’”;延长委投期限,实现委投机构多元化。
二是企业职保结存基金投资,胡晓义建议要从“部分做实”重归现收现付、代际赡养模式,结存基金统一委托全国社保会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并加大委投额、延长委托期。
三是战略储备基金,目前这部分总量仍不多,应想方设法扩大规模。划转国有资本速度不快,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亟须探寻解决路径;充实现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关于基金支出条件、决策及流程的规范,使金融市场有长期稳定的预期。
四是职业性养老金,地方应尽可能当期做实“记账”部分,可使投资规模增加20%以上;研究更宽松、更富激励性的政策。五是个人养老金,增加全社会制度化的养老财富储备,解决“一家独大”的矛盾;在具体实施路径上,可扩大覆盖范围,从“劳动者”推及全民,尤其是低龄老年人。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董克用则深入剖析了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他表示:“人口年龄结构的‘畸形’,会影响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要适应这种变化,否则,会形成老年人的‘困难’和社会的‘焦虑’。”
董克用表示,养老保障体系的构成包含养老的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即以多支柱养老金为基础的养老金融体系和基于老龄三阶段的养老服务体系。“老龄化社会,首先必须关注健康期和康复期老人的需求,提供相应供给,注重发展康养产业,这也将成为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董克用还认为,居家养老(即不离开原有住所,在社区和附近医疗机构的支持下养老)可作为很多中等和低收入退休老人的选择。而在居家养老模式中,可能成为产业的一是提供依托社区的养老服务业,包括家庭内的服务;二是衔接老人与医疗机构之间的服务;三是适老化产品生产与服务行业,如智能轮椅、智能浴缸、电梯安装等。
要将私人养老做大做强
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以“全国统筹: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为题发表了演讲。今年1月开始,我国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郑秉文表示:“这是自1986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试点以来,近40年间的一件大事。”
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指以全国范围内统一制度规定、统一调度使用基金、统一经办管理、统一信息系统为主线,实现全国基本养老保险事业的统筹协调发展。郑秉文表示,实施全国统筹后,养老保险的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内在效应”,即制度内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得以改善;二是“外在效应”,制度外的财政风险有所降低。
郑秉文表示,实现全国调剂制度以后,强化地方支出责任分担机制,明确地方财政责任,实行中央和省两级预算管理体制等一系列配套措施至关重要。“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实施全国统筹的时候,我们没有一步跨到像省级统筹那样实施统收统支,而是从全国调剂开始。”郑秉文强调,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国统筹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未来将逐渐向真正意义上的、统收统支的全国统筹制度靠近。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董登新教授就“私人养老金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作了阐述,他首先分析了美国私人养老金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指出美国的私人养老金对美国股市影响较大。“美国的资本市场、股市的做大做强,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美国私人养老金的支撑和推动。”
董登新进一步指出,公募基金和私人养老金作为两大支柱,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长期资金,反过来资本市场也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提供了强大的后盾。
同时,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开放式基金净值已达23万亿元,但其中股票基金规模较小,私人养老金发挥的作用较小。对此,董登新认为,中国股市缺乏机构投资者和长期资金,要将私人养老做大做强,需要A股去散户化,并培育长线,如大力提升产品研发与业务创新能力、逐步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与替代率等,“让老百姓的理财摆脱短炒、赚快钱的格局,走向以养老为目标的全生命周期的长期投资和长期积累。”
转载须知:为了各类职场、就业、考公和考证资讯的普及与分享,职业动力欢迎您转载,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